人物
时段
朝代

別集類
總集類
    答杨深父(二)

    答汪子卿
    答 赵几道(二)
    答刘仲则
    答黄冕仲
    答沙县宋宰
    答杨简卿
    答江梦良
    (第 72b 页)
温公举要胡文定公举要历补遗
两书别为纲目表岁以首年而因年以著统大书以提
要而分著以备言凡例既定付门人 讷斋赵氏
接续成 (第 11a 页)
讷斋
属笔尚欠详谨间有脱误失其本意朱子盖欲 (第 11a 页)
  故愚庵先生方公墓版文
呜呼自我齐国文公绍伊洛之正绪号为世适益衍而
彰传道授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天台为极盛时则有
潘子善氏林叔恭氏 赵几道
氏兄弟以及杜仲良氏如
此者不能遍举皆见而知之推原体用之学敷化弘治
而风动于四方重徽叠照于斯为至流风遗 (第 6a 页)
  故愚庵先生方公墓版文
呜呼自我齐国文公绍伊洛之正绪号为世适益衍而
彰传道受业者几遍大江之南而天台为极盛时则有
潘子善氏林叔恭氏 赵几道
氏兄弟以及杜仲良氏如
此者不能遍举皆见而知之推原体用之学敷化弘治
而风动于四方重徽叠照于斯为至流风遗 (第 13a 页)
  书朱子纲目后
黄干尝谓纲目仅能成编朱子每以未及修补为恨李
方子亦有晚岁思加更定以归详密之语然则纲目原
未成之书其同门贺善争之以为纲目之成朱子甫踰
四十是后修书尚九种非未成者又力言朱子手著但

观朱子与 赵师渊
书则是书全出 (第 3a 页)
讷斋
其本之朱子者
不过凡例一通馀未尝有所笔削是左證也著述之难
即大儒不能无馀论雷同附和之徒遂以为春秋后第 (第 3a 页)
    缴奏紫霄宫免科敷等事状
    缴奏陈岘知赣州状
    辞免实录院同修撰状二
    应诏荐宗室赵师虙 赵师渊

    潜邸讲堂转官辞免申省状
    辞免与郡申省状 辞免知泉州省申状
  第二十八卷
    (第 31a 页)
 国史臣乐韶凤纂脩官礼部员外郎臣吴伯宗翰林编脩
臣朱右臣赵埙臣朱廉儒学教授臣徐一夔臣孙作布衣臣
徐尊生其雠校誊写则臣伯宗臣廉及乡贡进士臣黄昶国

子生臣陈孟旸开局于六年九月四日历二百六十有五日
始讫事云臣濂谨序
  通鉴纲目附释序
新安子朱子既释诸经患史学失褒贬之义无以示劝惩亲
为通鉴提要以授弟子天台 赵师渊几道
使著其目凡例盖
一十九门总一百三十又三条凡下有月日下有类至详且
悉也 (第 13a 页)
师渊
遂据提要为纲目五十九卷朱子重为之审定故
其中亦颇与凡例弗合书既成流布四方凡例则知者绝少
博学如王文宪 …… (第 13a 页)
讹李心传
谓唐肃宗时直脱二年之事武德八年以后迄于天佑之季
甲子多差而周公谨所疏为尤多盖又不止乎此也将 师渊
不暇察邪抑朱子春秋高而未及悉正之邪孔君尚有以刋
定之庶几为纲目之忠臣也欤濂侍讲禁林孔君来为脩撰
出以 (第 13b 页)
学集注
小学集注三卷。旧本题朱子所编。然以朱子集中癸卯与刘子澄书考之。实子澄之所类次。犹通鉴纲目。出 赵师渊
手也。初有文章一门。后乃改定为内篇四。外篇二。其注为明陈选作。随文衍义。颇为浅近。盖为课蒙之计。不得 (第 108H 页)
纲目以其近也。其旨易见。历代盛衰治乱之大略。毕具于此。学者不得此。则无以镜考其得失。但其目多出于门人 赵师渊
之手。详简不无可议。且钞录传刊。校对不精。不得不取十七代全史。以相参核。且纲目编年也。全史纪传也。考 (第 268L 页)
 西山自箴曰学不如临筇(一作邛)之邃。量不如南海之宽。行劣于甫田之懿。贫愧于义乌之安。(临邛魏鹤山。南海 赵讷斋。
甫田陈复斋。义乌徐毅斋。)
邵经邦曰北山淳固笃实。绝类汉儒。
 北山尝谓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 (第 215H 页)
。削郑众于寺人。一义隅抒。自谓予圣。究之而大者如汉景历年。不知日食。北齐建国。终昧方隅。其源出于宋之 赵师渊。
至其后如明之贺祥,张大龄。或并以为圣人不足法矣。一则词人之读史。求于一字一句之间。随众口而誉龙门。读 (第 653H 页)
  

[总论]
先儒云孔子作春秋。其鲁史旧文笔削之迹。后世无由考论者。以其无凡例也。而朱子纲目则凡例一篇。幸出于 赵讷斋
之家。当时去取之微旨。今犹可彷想。然以予见之。所列书法十九目。较之本书。往往多牴牾者。而至于春秋之褒 (第 227H 页)
 答汪尚书书曰。道在六经。何必它求。臣弘谦窃惟朱夫子平生精力。都在六经上求之。然于礼书则用工甚苦而犹未脱藁。书经则手正典谟而未及

成编。楚辞集注。韩文考异。皆是平日所用工者。而比诸书礼。自有先后轻重之分。至若魏伯阳参同契。终是脩养家说话。则以先生斥异之义。拳拳斯编。至与季通订正而终夕不寐者。抑何欤。
夫子编定之经史子集。各有所以然之微意。所当然之至理。楚辞魏契。即亦微意而至理在焉。但当崇信之而已。安问其他。
 与 赵几道
书曰。纲目看得如何得为整顿。续成一书。臣弘谦窃惟紫阳之纲目。即夫子之麟经也。如渊明之表出晋处士。扬雄 (第 145L 页)
文。拟夫子之书法者。观于托始威烈。可知其微意。然朱子之所手定者。特其宏纲大目耳。分注撰次。多出于门人 赵师渊。
故往往有失于照勘者。如唐肃宗朝之脱却二年之事。武德八年以后二百八十二年之甲子并差。皆不免为后儒之疑。 (第 508L 页)
祖禹掌唐事。有胡三省注。本朝 世宗命儒臣撰思政殿训义。号称善本。朱子以通鉴义例多错。定著纲目。而门人 赵师渊
之功居多。凡五十九卷。朱子常以未及修润为恨云。其外又有刘恕通鉴外纪,金履祥通鉴前编,吕东莱十七史详节 (第 33L 页)
忧益深。前后详略之不同。良以此也。先生之取彼补此。亦其衰世之意欤。抑吾闻之。小学成于刘子澄。纲目成于 赵几道。
小学纲目。岂能一出于 …… (第 48H 页)
匪死伊卒。是亦朱子之意乎。朱子尝与子澄书。其欲去邓攸事者。丁宁。而子澄不去。又安知不以佛法特书。言于 几道
(第 49H 页)
几道
不书乎。朱子事业。辟佛为大。若明帝之遣使天竺。朱子之不予审矣。然则先生之为此其取汪而补朱乎。将取朱而 (第 49H 页)
事实。昭载于朱夫子书中。不可诬也。旧有文章一门。改定为内篇外篇。特朱夫子序之题辞之而已。如纲目之出于 赵师渊。
亦非朱夫子手录也。而后学不甚省辨。仍冒以朱夫子。是不可知也。似若托重之意也。托重者未免有心术之病。初 (第 135H 页)
纲目一书。朱子所以正前史之谬。垂后代之法者也。书法衮钺。专在于纲。手定凡例。即其权衡之精义。而使门人 赵师渊
编缉。未及亲自修整。故见今纲中诸条。多有不合于凡例处。后儒汪克宽考异,徐昭文考證。皆据朱子凡例。以校 (第 93H 页)
通鉴义例多错。定著纲目。而门人 赵师渊
之功居多。然朱子常以未及修润为恨。则此等处。无乃未及修润者耶。
答崔国圣(世鲁。○戊戌。)
稽复惠状 (第 611H 页)
虽有小疵。亦宜含容以全交道。不须于朋辈中自相矛盾以自弱也。(此实朱子意。见答 赵几道
书。)吾辈于今日。正当深体此意。不可乘快以误事也。至于郑申李三人。其所为长书。无不自凶肚中写出来。或 (第 195H 页)